<u id="jtg09"></u>

尹峰:黨員干部要常問“留錢做什么”

來源:清風咸寧 時間:2021-02-07 10:37

“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么,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愚而多財,益增其過?!痹谑屑o委五屆六次全會上,市委主要領導引用林則徐的這則治家格言,向廣大黨員干部發問,并強調要修好家風家教“必修課”,從嚴管好家屬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過好親情關、家庭關、廉潔關。


林則徐的這則格言大意是,子孫如果像我一樣卓異,那么,我就沒必要留錢給他,賢能卻擁有過多錢財,會消磨他的斗志;子孫如果是平庸之輩,那么,我也沒必要留錢給他,愚鈍卻擁有過多錢財,只會增加他的過失。林則徐的這兩句“留錢做什么”,問到了許多人的“短處”、問到一些人的“痛處”,更直抵靈魂“深處”。


古往今來,凡對這兩句“靈魂之問”答得好的人,家風就正、事業就興、名節就好,必定家道興旺、世代興盛;凡答得不好的人,家風就差、事業就衰、口碑就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比如,宋代范仲淹“其后雖貴,非賓客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能自充?!?,后來其子范純仁繼承好家風而官至宰相;明代都指揮使戚景通病危前把17歲的兒子戚繼光喚到病榻前說:為父沒有給你留下什么財產,只留給你一顆忠貞愛國之心。后來,戚繼光繼承父志、苦練武藝,終成一代抗倭名將。清代被百姓稱為“于青菜”、被康熙帝譽為“清官第一”的于成龍“日食粗糲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終年不知肉味”,沒有給子孫留下什么物質財富,但其清正廉潔的作風卻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地影響著他的后人,“其子其孫,皆若父祖”。


特別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做法,更加引發我們深思:入黨為什么、從政做什么、身后留什么?朱德總司令臨終前,把康克清和子女叫到身邊:“我們用的東西都是公家的,我死后一律上繳。只有我讀過的馬列和毛主席著作,你們可以拿去學習?!绷_榮桓元帥去世時,拉著妻子的手再三囑咐:“我死了以后,分給我的房子不要再住了,搬到一般的房子去,不要特殊?!睙o產階級革命家張聞天臨終前再三囑咐劉英:“我死后替我把補發給我的工資和解凍的存款全部交給黨,作為我最后一次黨費?!睆埪勌焓攀篮?,劉英將儲蓄4萬元連同利息169.6元作為黨費上交,未給子女留下一分一毫。還有“草鞋書記”楊善洲,將價值3億元的林場無償捐贈給國家,一家始終過著清苦的生活,等等。這些有識之士雖未給家人留下無盡的物質財富但卻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雖未給家人留下可以世代罔替的至高權力,但卻教會了家人可以自食其力的謀生能力,既感人肺腑,也令人肅然起敬。


“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迸c之截然相反的是,只要家人和子女開口伸手,摘星剜肉也不皺眉頭,甘為兒孫做牛馬,舍得一身剮,甚至一味縱容包庇,搞“封妻蔭子”,最后既丟掉了自己的節操,還落得個家敗人亡。比如,清代的李鴻章,身后留下的財產富可敵國,其孫子李子嘉卻揮霍無度,最后和左宗棠的孫子左巨生一起流落街頭,病逝前,左巨生對李子嘉說:“ 這發起燒來,怕是就不冷了吧,也好!”,令人唏噓。再比如,近期熱播的《正風反腐就在身邊》第四集《嚴正家風》中列舉的幾個貪腐案例,以及我市近年來查處的治家不嚴、家風不正的貪腐案例,有的大搞“前門當官,后門開店”,貪腐“父子兵”“夫妻店”“兄弟連”,最后使家庭港灣淪為了“權錢交易所”,使親情關系變成了“親情陷阱”,教訓慘痛、發人深省。


 俗話說:“遺財不如遺才,留錢莫若留賢?!蓖ㄟ^這些正反例子,我們要更加懂得“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作遠憂”的樸素道理,也要更加明白“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钡霓q證哲理,真正做到“國計已推肝膽許,家財不為子孫謀”。如果非得想給家人和兒孫留點什么,與其留票子、留房子、留車子,倒不如留個好傳統、好家風、好名聲。


因為,錦衣玉食,若不懂珍惜,早晚會消耗殆盡;金山銀山,如不思進取,終究會坐吃山空,而且還會因為自身不正、作風不正、家風不正,最后反受其噬、反受其禍、反受其殃,這是再簡單不過也亙古不變的道理?。ㄌ丶s評論員 尹峰)


欧美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u id="jtg09"></u>